电影《731》:那段历史,我们永远不能忘
在阅读此文之前,辛苦您先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,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!
在阅读此文之前,辛苦您先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,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!
《哪吒2》破百亿票房,昨天央视新闻联播也紧急插播了这一新闻,恭喜其不断刷新中国电影历史。
可是却让日本人破防了,他们不断的否认和歪典历史,质疑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,认为“南京当时人口仅20万,不可能有30万遇难者”,声称日军因物资匮乏“无法浪费弹药在屠杀上”,并且恬不知耻宣称“日本军队是世界上最绅士的军队,恪守' 不烧、不杀、不奸'三戒”,全面否认“
昨晚一个城市的小影院里坐满了人,散场后好几排观众在擦眼泪。电影没有大牌,没有噱头,镜头只把人和事实放在了最前面:白大褂、手术刀、笔记本上飞快记录的体温和脉搏,还有把活人当“材料”的冷漠话语。现场有人捂着嘴冲了出去,这种真实感比任何特效都更撕心裂肺。我觉得那一刻
最近《731》上映以来,网上出现了太多不好的声音,甚至一些人连电影院都没去就否定了电影,但在我看来这部电影能够上映,引起更多的人去关注这段历史,就已经很有意义了。
刷到《苍狼之特战突击》的推荐时,我盯着屏幕里那个风衣笔挺的主角良久,他站在泥泞的乡间小路上,发型丝毫不乱,眼神锐利如刀,像极了某个时尚杂志的封面大片。而“抗战英雄爽片”的标签,像一根细针,刺破了我对历史的所有想象。
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,一场场跨越时空的历史对话正以艺术形式铺展,让观众在光影中触摸历史温度、汲取前行力量。9月18日上映的电影《731》,正是这样一部承载着厚重历史意义的影片。
当电影《731》的片尾字幕缓缓滚动,影院里久久的寂静,比任何激烈的评价都更能说明这部影片的重量。它没有刻意渲染血腥场面,却用冷静的镜头、真实的史料和克制的叙事,将那段被尘封的黑暗历史,重新拉回每一位观众的视野中心——731部队,这个镌刻着罪恶的名字,不再是历史
由其出品的电影《731》自上映以来,总票房已突破13.8亿,累计观影人次3778万。
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,传承红色基因、筑牢检察信仰,9月25日,依安县人民检察院组织全体检察干警走进影院,集中观看历史题材电影《731》,在光影中重温苦难岁月,在感悟中凝聚奋进力量。
电影《731》热映时,影院里无数观众因银幕上侵华日军活体实验的暴行攥紧拳头,那些无辜者的惨叫、让每一个观者都切身感受到民族伤痛的重量。
在上映之前,很多人都表示自己肯定会去影院支持《731》,因为它是一部揭露日本731部队恶行的历史战争片。因而该片的预测票房很高,最高时甚至都超过了80亿人民币。
一部电影,何以能在短短三天内引爆全球关注?《731》的上映,不仅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,更是一次历史的叩问。票房突破十亿,单日刷新纪录,这些数字背后,是无数观众对历史的敬畏,对真相的渴求。
电影《731》以克制的方式表达,让骇人听闻的太多场景都没有出现在电影中,但人们还是真真切切感受到731部队的极度残暴以及受害者的极度痛苦,不知不觉就发出了啜泣声。
一部电影,谁付出的代价最大?在《731》这部沉重作品面前,答案或许出乎许多人意料。最大的牺牲者,不是台前风光的主演姜武,也不是幕后掌舵的导演赵林山,而是那个分文不取、毅然加入的王志文。他这回,是真真正正地拼上了老命。
灯光一亮,我第一反应不是眯眼,而是下意识地深吸了一口气——像刚从水下蹿出来,肺里灌满空气,但心脏还在重播刚才的画面。
把亲闺女放进襁褓当道具,平田康之顶着骂名演杀人狂,赵林山拿十年换一刀,这一刀割的不是票房,是有人想继续捂住的脓包。
今年暑假,我带着上三年级的孩子走进影院,观看了新上映的《南京照相馆》。出发前心里有些犹豫,不确定孩子能否理解这段沉重的历史,但看到放映厅里不少家长都带着孩子,甚至有比我家孩子还小的观众,这份顾虑渐渐消散了。
电影《731》的热映,不仅是一场票房奇迹——上映5天突破12亿,更是一次深刻的社会意识觉醒。社交媒体上8万条汹涌的评论,汇聚成一个民族铭记的决心与自立自强的呼唤。
拍摄电影《731》是铭记被日本侵略蹂躏的苦难历史,记住这段民族深仇大恨。记住仇恨当然也就是在延续仇恨,警醒自我,正如同日本这个国家始终不对这场侵略战争罪责忏悔认罪,继续延续美化侵略、为战争罪犯歌功颂德,成为他们民族文化一部分,日本军国主义侵略阴魂不散一样。